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: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《易经系传别讲》下传10章 广大悉备

易经系传别讲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易经系传别讲

易经系传别讲 - 下传10章 广大悉备

易经系传别讲

下传10章 广大悉备

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: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

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。

六者非它也,三才之道也。

道有变动,故曰爻。

爻有等,故曰物。

物相杂,故曰文。

文不当,故吉凶生焉。

三才之道

各位知道伏羲画的八卦只有三爻,后来为什么变成六爻?孔子在《系传》里讲过:“因而重之”,因为三画卦不够用,所以把它重叠起来以便运用。

从这个六便可以看出我们祖宗文化的伟大了。

到现在为止,世界科学的发展,一切的应用,不管物理化学等等,还没有超过六位的。

老子讲的“道生一、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只讲到先天的三画为止,也是从《易经》出来的。

到了文王手里,为了后天的用,所以才“因而重之”,变民了六爻。

我们看宇宙的构成,也是三个位数,宇宙构成以后有了万物,它的运用仍然不出六位。

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: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

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。

六者非它也,三才之道也。

天地人谓之三才,这是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根本。

后世的皇帝称天子,皇帝虽然有无上的权威,但他不敢超于天。

站在人道的立场,他仍然是人,还是一样要跪下来参拜天地,称为天子,自己当了上天的孩子。

这就是三才之道。

天地人是宇宙的三才,三样最重要的材料。

假使有天地,没有了这个“人”,宇宙便不会热闹得这么有趣味了,也不会有“总统府”、中山楼、世界大战了。

这都是人闹出来的,在中华文化中,人的价值与天地并存,可见中华文化把人的地位提得很高。

我们过去的文化、教育都从这里来,大家要了解它。

“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。”

天地人三才为何兼而两之?因为三才是一陰一陽一相对的,三二得六,所以“兼三才而两之”。

“六者非它也,三才之道也。”

宇宙间一切都是相对的,同理,天地人三才,因为有一陰一有一陽一,有体有用,所以“因而重之”,就变成了六爻。

《易经》的卦一定要画六爻,就是这个道理。

道有变动,故曰爻。

爻有等,故曰物。

物相杂,故曰文。

文不当,故吉凶生焉。

宇宙的法则,天地人随时在变,随地而变,永元停止地在变。

不但如此,而且还交互地变,错综地变,因为交互变,所以就有了交,交就是爻,所以古人说,爻者交也。

“爻有等,故曰物。”

变动中间就分出了等级,有了等级等等,就有个东西在,那就叫做物。

物包括物质的、物理的等等的一切。

“物相杂,故曰文。”

万物因为变动不居,故都有相杂,金木水火土,随处相杂。

譬如水跟火相杂,水一多火就息了,火多水就干了,水与火相杂,产生了人类的文明与文化。

“文不当,故吉凶生焉!”人类的文化与文化要永远掌握在人的手中,才是正途。

拿《易经》的道理来讲,无论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,运用科学的还是人,也就是科学被从类所用。

但是现在很可怕了,也很不幸,人已被科学所利用了,这就是《易经》说的“文不当”。

“文不当故吉凶生焉!”科学的发展,对人类而言,不是大好,就是大坏。

就今天的发展来看,人类的浩动恐怕快要来了。

为什么我们敢这样说?是根据《易经》的道理看到的。

第十章是研究《易经》理论的。

后世有一派学者,专门用《易经》来研究历史的变化。

宋朝邵康节的《皇极经世》这部书,就是专门研究历史哲学的。

现在市面流行的《推背图》、《烧饼歌》之类的书很多,过去帝制时代都封锁在皇宫大内,八国联军到北京,这些书才流传到外边。

因为这些主要是预言历史变化的,过去是禁止一般民众阅读与研究的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易经系传别讲》易经书籍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: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《易经系传别讲》下传10章 广大悉备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