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生查子东风不解愁,偷展湘裙衩①《纳兰词》15.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

纳兰词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纳兰词

纳兰词 - 15.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

纳兰词

15.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

十五 生查子

东风不解愁,偷展湘裙衩①。

独夜背纱笼②,影著纤腰??。

尽水沉烟③,露滴鸳鸯瓦。

花骨冷宜香④,小立樱桃下。

【注释】

①湘裙衩:指用湘地丝绸制做的裙衩。

②纱笼:灯笼。

③爇(ru&ogra一ve;) 尽句:谓沉香已??燃尽。

爇,燃烧。

水沉,即水沉香、沉香。

④花骨句:意谓夜来天寒露冷,而花蕾却发出宜人的香气。

花骨,花骨朵,即花蕾。

【词译】

是??,把心事的倒影,描摹成哀愁的形状?

是??,在春风中借着朦胧的星光,含蓄地编织着,穿越烟雨的忧伤?

有人说,最凄凉最弄人的不是你知道,失去所爱的那一刻,而是你还在徘徊,犹未知道已??失去。

所以从此,只有相思无尽处。

只有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

而那最后深情的一吻,便是:

为伊消得人憔悴。

【评析】

《生查子》词是一首颇有韵味的咏愁佳构。

其笔触之细腻、传神,丝毫不让宋代号称“压倒须眉”的“巾帼”李清照。

词的上阕,开篇推出的是一个女子的长裙之特写镜头:“东风不解愁,偷展湘裙衩”。

这里,词人以“东风”交代季节——春天,并以“不解愁”、“偷展”等字加以状写,使之人格化,著上了人之感一情一色彩,从而,在不??意间映衬出了女子的“愁”。

继而,由此镜头叠化出一个女子背影纤腰的特写镜头:“独夜背纱笼,影著纤腰??。”

夜间,一个女子孤零零地背立在纱笼边,熏炉的火光映出她“纤腰”的身影。

这一特写镜头,显现春夜一女子之背影,突出其“纤腰”,包孕了这样的潜台词:此女子,愁情深长。

何以见得?她独自一人,夜而不寐,必有心思。

其心思何在?这从首句“东风不解愁”可推知她心中含愁。

何愁之有?从其腰肢纤细的背影,读者自可领悟到此乃相思之愁情。

宋代词人柳永不就有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(《凤栖梧》“伫倚危楼风细细”)的名句吗?

词的下阕,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仍是一个个相连接的镜头。

首先,推出的是沉香燃尽一刹那的镜头:“爇尽水沉烟”。

沉香之烟是袅袅升腾的,由此,又引出了另一个镜头:“露滴鸳鸯瓦”。

镜头之间的切换自然,也让人一目了然。

这两个镜头,承接词的上阕,勾勒女子所处的环境,进而衬托其愁情。

“爇尽水沉烟”,沉香已燃烧尽了,烟也散失了,照应上文的“纱笼”,暗示此女子夜间独立不寐时间之久。

“露滴鸳鸯瓦”,露已生成,滴在成对的瓦上,暗示夜已很深,更见出此女子独立不寐时间之久,从而,进一步地渲染其愁情之深、相思之苦。

词至此,已颇有境界,而词人似乎并不满足,又于词的卒章处摇出一个“花骨冷宜香,小立樱桃下”的镜头。

宋代诗人苏轼《雨中看牡丹》有“清寒入花骨,肃肃初自持”之诗句。

纳兰性德以花骨比喻女子弱骨,此女独立于樱桃花下,与花香颇为相称。

在词人的笔下,此女子与花融为一体,其相思之愁情也随着镜头的移动越旋越深。

整首小词,轻灵跳荡,真率自然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纳兰词》未分类项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十五生查子东风不解愁,偷展湘裙衩①《纳兰词》15.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