尧让天下尧让天下于许由,曰:“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,其于光《庄子南华》01.逍遥游:尧让天下

庄子南华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庄子南华

庄子南华 - 01.逍遥游:尧让天下

庄子南华

01.逍遥游:尧让天下

尧让天下

尧让天下于许由,曰:“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,其于光也,不亦难乎?时雨降矣而犹浸灌,其于泽也,不亦劳乎?夫子立而天下治,而我犹一尸一之。

吾自视缺然,请致天下!”许由曰:“子治天下,天下既已治也,而我犹代子,吾将为名乎?名者,实之宾也。

吾将为宾乎?鹪鷯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

归休乎君,予无所用天下为!庖人虽不治庖,一尸一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

尧让天下于许由,曰:“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,其于光也,不亦难乎?时雨降矣而犹浸灌,其于泽也,不亦劳乎?夫子立而天下治,而我犹一尸一之。

吾自视缺然,请致天下!”

我们中国历史上相传有这么一件事,这是上古的史料记载的故事,正史里没有的。

上古史料非常重视这个问题,尧、舜、禹几位都让过天下。

中华民族的上古老祖宗是公天下,天下不是属于哪一家的,德者居之。

三代以后变成家天下,封天下了。

尧年纪大了,觉得要让位了,于是想找个继承人。

当时有几个了不起的人,最有名的是许由,另一位是许由的好朋友巢父。

尧就到山里找到许由,说我年纪大了,你是圣人,国家需要你出来接皇帝的位。

许由一听,当然推辞了,推辞的话各书所载不一,然后把尧送下山去。

许由觉得听了让位当皇帝的话很脏,心烦得很,就跑到溪边去洗耳朵。

刚好巢父牵了一头牛过来,就问老兄你今天怎么在这里洗耳朵?许由讲了原因。

巢父说你把清水给洗脏了,那我的牛就不在这里喝水了。

于是把牛牵走了。

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。

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,为什么那么推崇古代隐士的这种思想和做法呢?其实这些高士、隐士走的就是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”的路线。

历史变乱到了极点,他们出来拨乱反正,等国家天下太平了,又一个个都溜掉。

我们现在回到原文:尧让位给许由的时候,当时有一套说辞:你老先生要知道,太陽与月亮出来了,在陽光和月光下还点蜡烛,拿纸捻子烧火,“其于光也,不亦难乎?”

这个光明藐小了,这是很难过很讨厌的事情。

尧是推崇许由象太陽月亮一样伟大,像我嘛,太陽下面一枝小蜡烛,不算什么。

第二个比方:“时雨降矣,”夏天热的要命,结果大雨倾盆,街上满都是水,就是“时雨”。

“而犹浸灌,”大家却觉得不够,还从水井、水沟里打水。

“其于泽也,不亦劳乎?”

天上那么大的雨水下来了,结果还到水沟去打水,那点水算什么啊!

这两个比方很有道理。

一个比方了不起的人,就是日月的光明;一个比方人在社会上有功德,就像天上下的大雨。

在历史上经常用这些个来恭维人。

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上,无论正史还是小说,都把适时的下雨比方给予别人的恩惠。

《水浒传》上就写到梁山寨上当土匪头子的宋江,他的外号叫“及时雨”。

《水浒传》你们注意,每个外号都有哲学。

“及时雨”?夏天热得要命,下来的雨多好啊,结果这个家伙“宋江”送到江里去了,这个雨没用了。

军师是“智多星”吴用,智多星好啊,智能那么高,办法又多,象天上的星星一样,他的名字叫“吴用”智多星无用。

看完《水浒传》人物的绰号同他的本名,你就会哈哈大笑了,加上小说描写的人物的个一性一、人品,是非常有意思的。

尧作了两个比方之后,接着说:“夫子立而天下治,”古代尊称别人为“夫子”,相当于后代的先生。

他说先生只要在那里一站,不需要讲话,天下就太平了;“而我犹一尸一之,”“一尸一”就是一尸一体,换句话说代表傀儡。

我好象给人捧起的傀儡一样坐在上面当皇帝,实际上白吃了世间一辈子的饭,象一尸一体一样站在这里。

所以我反省自己,自己缺点太多;想你出来当皇帝治理天下。

越俎代庖

许由曰:“子治天下,天下既已治也,而我犹代子,吾将为名乎?名者,实之宾也。

吾将为宾乎?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

归休乎君,予无所用天下为!庖人虽不治庖,一尸一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

许由答复尧:你把国家治理得很好,很太平,现在叫我来接班代理,我为了什么?求些虚名吗?“名者,实之宾也。”

这个道理要注意,真正的“名”是实际行为成果的一个附属品,所谓主与宾之分,功劳是主体;有功劳因此就有大名。

譬如一个人真有道德,接受了奖赏,那是名与实相同,如果没有事实而只有名,文学上就称为虚名,假的。

许由的意思说:真正的名要有事实,要有功劳。

天下如果没有治好,我出来为你抬轿子还有一点功劳,你现在已经治好了,连轿子都不用人抬了,我还出来干什么?

下面许由也作个比喻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”

小鸟在森林里,只要有一条树枝给它立足就很高兴了。

风一吹过来,一摇一摇的,鸟在那里又唱又闹,两个眼睛滴溜溜到处转,它觉得整个天地都是属于自己的,非常自一由自在。

像我们青年同学联考过后,出了考场,到山里头找一块大石头躺下来,那个时候,爸爸一妈一妈一都看不到,谁也不过问,就会觉得整个天地都是我的,很伟大,跟这个小鸟一样的,不过一上课堂就要命了。

“偃鼠”是田里的老鼠。

“偃鼠”口干了跑去喝水,它只要喝一点点水肚子就胀了。

这个比喻是说小人物,小境界,只要自己觉得满足就可以了,再找一个环境去满足是不必要的。

你们年青人境界看得少。

我们当年在大梦山游玩的时候,有些高的山坡爬都爬不动,有些地方爬一步,爬第二步膝盖就要提起来;路又特别窄,两边是万丈悬崖,看都不敢看,看了人要发晕的。

像我们这些自认为了不起的,到底还是起不了。

这些地方我们当然不行,就找本地人背着走,有男的也有女的,他们都是山里头的人,背着箩筐一样的东西挂在肩膀上,我们是反过来坐在上面,当然我们坐在上面,只能拿一句话去形容:惭愧惭愧。

这些人就背着我们上去了,我们坐在后面反过来看,像《封神榜》上的申公豹一样,申公豹的头是歪的,后脑在前面;脸孔在后面,我们那时觉得自己变成申公豹了。

开始专门只看来路,两边不敢看,坐着看着,觉得真舒服啊,人在半空中,下面都是白云,云层里有些亮光走来走去,配合着“嘟噜咙咚”的声音,其实下面在打大雷,我们走在雷的上头,天空太陽朗照,风景很好,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。

有时他们背累了,我们也坐累了,大家就停下来休息,我们在树林里找石头坐下来看风景,他们呢,不大坐的,拿个木头横起来那么一靠,然后点一支叶子烟,一一毛一钱不晓得买好几支,烟吸进来一吐,看那个的神情啊,那时候尧来请他当皇帝都不干。

他们劳累过后,到了庙子就可以拿到钱了,然后买馒头一吃,肚子吃得饱饱的,舒服得很,像当了皇帝或是发了大财一样。

所以人生境界不同。

许由说:我只需要现在过的境界就满足了,“归休乎君,”古代人穿大袖子,我们可以想象到许由的样子:把袖子一拂,“你回去吧。”

有唱京戏的味道。

“予无所用天下为!”有道之士,何必干这个事呢?“庖人虽不治庖,一尸一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

“庖人”是厨师。

“祝”是祷告的意思。

什么叫“一尸一祝”呢?古代的巫师,相当于现在天主教的神父,佛教的法师,回教的阿訇这一类人。

厨师不在厨房里做菜了,当神父当法师的总不能把他的位置占了,替他去做菜吧。

为什么庄子引用厨师来作比喻?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是讲究吃的,历史上也出过好几个名厨师,有好有坏。

第一个好厨师是伊尹,商汤的宰相,他没有当宰相以前,故意请求做厨师,以便有机会跟皇帝见面。

他的菜做得非常好,据说做出的好菜要有十个条件才行,不但味道好营养高,而且想胖吃了就能胖起来,要瘦吃了就能瘦掉,简直吹神了。

像过去卖梨糕糖的吹牛一样:老太婆吃了梨糕糖就长生不老,年青人吃了马上长高,赶考的人吃了马上就考上了,要考不起的吃了梨膏糖一个字也写不出来,效果就有那么神奇。

伊尹后来当了宰相,使国家兴旺。

我喜欢吃,也晓得做厨师的确很难,虽然能够使大家吃了都满意,可他在厨房里可够苦的,累得汗流浃背,一般人吃饱了,还不知道厨师是怎样辛苦做出来的。

所以名厨师喜欢吃一点酱瓜,一点稀饭,因为好菜做出来他自己都吃不下了。

治理天下国家也一样。

看到政通人和,社会安定,也不晓得上面的人是多辛苦治理好的。

所以古人有句诗:“洛陽三月花如锦,多少工夫织得成。”

宋朝的首都洛陽,三个月来整个变成花都了,我们只欣赏它的成果好看,却不知道创业的艰难。

许由说,尧,你做了几十年厨师,天天做好饭菜给天下人吃吃,自己苦死了,热死了,你现在想不干,对不起,我不会做饭,光会念经,只晓得“南无南无……”或者祷告上帝,“啊!圣母玛丽亚……”菜我不会做,没有办法来管厨房,管不好的,只有各人干各行。

所以,庄子用厨师来作比喻,这一段包含了很深的意义。

要做一个自我超越的人,就必须摆脱世俗的枷锁,否则很容易为名利所困,名利所困是很难解脱的,这是事实。

所以许多人讲:“我什么都放得下来,生活嘛,有什么办法?”

一听好象是真理,不一定。

实际上我们做了一辈子人都没有为自己在生活,都是厨师,做了半天饭,都是做来给别人吃的,或者做给子女吃的,或是做给别人吃。

因此必须要解脱了世俗的枷锁,才可以不为名利所累,做到“圣人无名”。

许由连皇帝都不想当,我们看起来已经觉得很高了,但是庄子告诉我们,人超越升华到这个地步,也只是世俗的解脱而已,还没有达到出世的解脱。

下面他引出出世解脱的来了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庄子南华》诸子百家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尧让天下尧让天下于许由,曰:“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,其于光《庄子南华》01.逍遥游:尧让天下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