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说明帝继承大统,即日正位,年已三十,命太尉赵熹主持丧事《后汉演义》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

后汉演义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后汉演义

后汉演义 - 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

后汉演义

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

却说明帝继承大统,即日正位,年已三十,命太尉赵熹主持丧事。

时经王莽乱后,旧典多散佚无存,诸王前来奔丧,尚与新天子杂坐同席,藩国官属,亦得出入宫省,与朝廷百官无别。

熹独正色立朝,横剑殿阶,扶下诸王,辨明尊卑;复奏遣谒者,监视藩吏,不得擅入,诸王且并令就邸,只许朝夕入临;整礼仪,严门卫,内外肃然。

不可谓非赵熹才能。

尊皇后一陰一氏为皇太后,奉葬光武帝于原陵,庙号世祖。

光武帝曾有遗言:一切葬具,俱如孝文帝制度,务从节省,不得妄费。

因此多从朴实,屏去纷华。

志此以见光武之俭。

山一陽一王荆,为明帝同母弟,一性一独一陰一刻,专喜害人。

当闻丧入临时,哭亦不哀,且伪作飞书,用函密封,嘱使苍头冒充郭况家奴,送交东海王强。

强展开一阅,大为惊异。

但见书中写着:

君王无罪,猥被斥废,而兄弟至有束缚入牢狱者;指沛王辅事,见前文。

太后失职,别守北宫,及至年老,远斥居边,海内深痛,观者鼻酸。

及太后一尸一柩在堂,洛一陽一吏以次捕斩宾客,至有一家三一尸一伏堂者,痛亦甚矣!今天下有丧,弓一弩一张设甚备,梁松饬虎贲吏曰:“吏以便宜从事,见有非法,而拘常制封侯,难再得也!”郎官窃恶之,为王寒心屏息。

今天下方欲思刻害王以求功,宁有量耶?若归并二国之众,东海与鲁。

可聚百万,君王为之主,鼓行无前,功易于泰山破鸡子,轻于四马载鸿一毛一,此汤武兵也。

今年轩辕星有白气,星家及喜事者,皆云白气者丧,轩辕女主之位。

又太白前出西方,至午犹现,主兵当起。

又太子星色黑,日辄变赤,黑为病,赤为兵,请王努力从事!斑祖起亭长,先帝兴白水,何况于王为先帝长子,本故副主哉?上以求天下,事必举;下以雪沉没之耻,报死母一之仇,一精一诚所加,金石为开。

当为秋霜,毋为槛羊;虽欲为槛羊,又可得乎?窃见诸相工言王贵天子法也。

人主崩亡,闾阎之伍,尚为盗贼,欲有所望,何况王耶?夫受命之君,天子所立,不可谋也。

今嗣帝乃人之所置,强者为右,愿君王为高祖先帝所志,毋为扶苏秦始皇长子。

将闾,秦始皇庶子。

徒呼天也。

是书却无署名,不过来人传言,谓是大鸿胪郭况亲笔。

强亦不暇细讯,但将来使执住,解送阙下,并将原书呈入。

明帝命将使人系狱,不令穷治,惟留心访察。

知系山一陽一王荆所为,谋害东海王,自思荆为胞弟,未便举发,不如暂从隐秘。

但遣荆出止河南宫,至丧葬事毕,首先令荆还国。

一面颁发诏令道:

方今上无天子,下无方伯,若涉渊水,而无舟楫。

夫万乘至重,而壮者虑轻,实赖有德左右小子。

高密侯禹,元功之首;东平王苍,宽博有谋;其以禹为太傅,苍为骠骑将军。

弼予小子,钦哉惟命!

原来东平王苍,系明帝同母长弟,少好经书,具有智略,明帝素与友一爱一,因特留任骠骑将军,位居三公上。

高密侯邓禹,年已垂老,自从关中东归,深居简出,不求荣利。

有子十三人,各使学成一艺,修整闺门,教养子孙,俱可为后世法则。

光武帝在位时,曾因他杖策定谋,足为功首,所以特加一宠一异,至是复拜为太傅,进见时却令东向,待若宾师。

臣当北面,东向系宾师之位。

禹就职逾年,已是永平纪元,朝贺以后,即患癃疾,好容易延至五月,禄寿告终。

明帝优加赙赠,予谥曰元。

分禹封为三国,令禹长子震嗣爵高密侯,次子袭封昌安侯,三子珍封夷安侯。

接连是东海王强,亦已病笔,讣至阙下,明帝从一陰一太后出幸津门亭,遥为举哀,使司空冯鲂持节至鲁,护理丧事。

诸王及京师亲戚,一体会葬,予谥恭王。

强本封东海,嗣加鲁地。

见前。

从前鲁恭王余,景帝子。

好筑宫室,建造灵光殿,规模宏敞,虽经变乱,此殿独存。

光武帝怜强无罪,自愿逊位,故特加给鲁地,令他徙居鲁殿,安享天年。

偏强寿命不永,殁时只三十四岁。

遗疏以子政不肖,未便袭封,愿仍还东海郡,让还鲁地。

明帝不忍依议,仍使政承袭旧封。

果然政纵一婬一渔色,行检不修。

后至中山王焉病逝时,焉系郭后所出,见前。

政往中山送葬,见焉妾徐姬,姿容韶秀,竟将她诱取了去,据为己妾。

又盗迎掖庭出女,载入都中,日夕图乐。

鲁相及豫州刺史,奏请诛政,有诏但削去薛县,薄惩了事,政幸得令终。

这是后话不表。

已为章帝时事。

且说西海一带,西海即青海。

向为羌人杂居地,秦初有无弋爰剑,为秦所拘,乘间脱一去,匿居岩一穴一间。

嗣出与劓妇相遇,谐成夫妇,劓女自耻失容,常用发覆面,羌人遂沿为习俗。

且因爰剑匿一穴一不死,必有后福,遂共推为酋长,徙居河湟。

后来子孙日蕃,各自为种,或因地得名,或因人得名。

秦汉时叛服一靡一当,汉武帝始遣将军李息,讨平群羌,特置护羌校尉。

宣帝因先零羌寇边,复使后将军赵充国,击破先零,屯田设戍。

元帝时又有叛羌,再遣右将军冯奉世出剿,才得平定。

自从爰剑五传至研,颇称豪健,威服诸羌,子孙遂以研为种号。

再传八世,又出了一个烧当,雄武与研相同,子孙更自名为烧当种。

王莽末年,中原大乱,四夷内侵,羌人亦还据西海,入寇金城。

时隗嚣据有陇西,不能平羌,索一性一发粟接济,诱他拒汉。

嗣经来歙马援两将军,一再征讨,羌势少衰。

独烧当玄孙滇良,为先零卑湳诸羌所侵,发愤图强,招携怀远,竟得收集各部,袭破先零卑湳,据有两羌土地。

滇良死后,子滇吾嗣,辗转收抚各羌种,教他攻取方略,作为渠帅。

羌种沿革,已见大略。

中元二年秋间,滇吾与弟滇岸等,带着步骑五千人入寇陇西。

陇西太守刘盱,出兵拒战,为羌所败,丧亡五百余人。

滇吾得了胜仗,趁势号召诸羌,于是为汉役属的羌人,亦起应滇吾,相率犯边。

明帝方才嗣立,忙遣谒者张鸿,领兵出塞,会同陇西长史闲飒,共讨滇吾。

哪知到了允吾县唐谷间,中了滇吾的埋伏计,四面兜击,全军覆没。

于是再起马武为捕虏将军,使与监军使者窦固,中郎将王丰,右辅都尉陈欣等,调集兵士四万人,大击滇吾。

行至金城郡浩亹才,正值羌众前来,马武系百战老将,便当先冲锋,奔杀过去。

羌众不能抵敌,向后退去,武得斩首六百级,乘胜追抵洛都谷。

谷中两面削壁,不便驱驰,羌人却得依险返攻,来战汉军,汉军措手不及,前队多死。

还亏马武行军有律,不致自乱,徐徐的退出谷外,安就坦途。

羌众却也狡黠,掉头自去,相引出塞。

武检点军士,已伤毙了千余人,尚幸全军锐气,未尽消失,乃复整阵追击,直抵塞外。

羌人总道汉军败退,不致再追,乐得放心安胆,解甲韬弓,信口唱着番歌,向西归去。

不意汉兵从后杀到,吓得羌众魂散魄驰,人不及甲,马不及鞍,又没有山谷可以暂避,偏偏在东西邯间,碰着大敌。

东西邯有水分流,中央筑亭,叫作邯亭,邯亭左右,邯水分绕,因名东西邯。

这乃是往来大道,并无险阻,汉兵正好纵击,大杀一阵,剁落四千六百颗头颅,擒住一千六百个生口。

滇吾滇岸拼命逃生,余众或降或奔,不在话下。

武乃振旅还朝,得增封邑八百户。

越二年,武即病终。

垂暮得功,比伏波福运为优。

同时辽东太守祭彤,亦遣偏将讨赤山乌桓,斩将搴旗,大获胜仗,威声四震,绝塞无尘。

所有沿边屯卒,各请罢归,俾得休息。

明帝因羌胡远遁,四海无惊,正好追承先志,修明礼教。

乃与东平王苍等,议定南北郊祀礼仪,及冠冕车服制度,宗祀光武帝于明堂,登灵台,望云物,临辟雍,行大射礼。

总算是父作子述。

嗣复援照古制,就辟雍养老,创设三老五更;三老知天地人三事,五更知五行更代,并不是有三人五人。

当下拜李躬为三老,桓荣为五更。

三老服都纻大袍,织纻为美布,故曰都纻。

戴进贤冠,即古淄右冠。

扶玉杖;杖端刻玉为鸠,故称鸠杖,亦号玉杖。

五更衣冠,与三老相同,惟玉杖不扶。

明帝先至辟雍礼殿,就坐东厢,遣使用蒲轮安车,往迎三老五更。

待他到来,由宾阶升堂,明帝亦起座相迎,作揖如仪。

三老就东面,五更就南面,三公设几,九卿正履,明帝亲袒割牲,执酱而馈,执爵而酳,祝哽在前,祝噎在后,实行那夏商周的遗制。

及养老礼成,始引太学弟子升堂,由明帝自讲经义,徐为引伸,诸儒执经问难,冠带缙绅,都来观听,环列桥门,以亿万计。

于是赐荣爵关内侯,三老五更,皆以二千石禄养终身。

李躬事不见列传,且未得侯封,不知何故令为三老?荣年已逾八十,屡因衰老乞归。

明帝但加赏赐,不令告退,且始终以师礼相待,未尝失敬。

荣由少傅调任太常,明帝犹随时存问,往往亲临太常府中,使荣就东面坐着,特设几杖,召集公卿百官,及荣门生数百人,向荣问业。

诸生或向帝请益,帝辄谦让道:“太师在是,不必问我!”至罢讲散归,尽把太官供具,移赐与荣。

荣有疾病,太官太医奉诏往视,陆续不绝。

既而疾笃,由荣上疏谢恩,让还爵土。

明帝又亲往问候,入街下车,拥经而前,抚荣垂涕,面赐一床一茵帷帐、刀剑衣被,好多时方才别归。

自是公卿问疾,不敢复乘车到门,步至荣室,悉拜一床一下。

及荣寿终,明帝亦亲自变服,临丧举哀,赐葬首一陽一山。

荣长子雍早殁,少子郁应当袭爵,郁愿让封与兄子汛,明帝不许,郁乃受封,所得租赋,仍畀兄子,明帝甚以为贤,召为侍中。

郁之贤,实过乃父。

惟明帝既尊礼师傅,复追忆功臣,特就南宫云台中,图绘遗像,共得二十八将,再加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侯,合成三十二人。

当时诸人多已物故,赖有云台遗迹,表著千秋,特将官爵姓名,照录如下:

太傅高密侯邓禹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

大司马广平侯吴汉河南尹阜成侯王梁

左将军胶东侯贾复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

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

执金吾雍奴侯寇恂积一弩一将军昆一陽一侯傅俊

征南大将军舞一陽一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坚镡

征西大将军一陽一夏侯冯异上谷太守淮一陽一侯王霸

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

征虏将军颍一陽一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

骠骑大将军栎一陽一侯景丹右将军槐里侯万修

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太常灵寿侯邳彤

卫尉安成侯铫期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

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

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骠骑将军慎侯刘隆

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

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太傅褒德侯卓茂

这三十二人的籍贯,小子在前文中,俱已叙明,故不赘述。

惟自邓禹至刘隆,共二十八将,并佐光武帝中兴,相传为上应二十八宿,或竟说他是星君下凡,这未免穿凿附会,不值一辩,所以小子亦不敢妄录。

但将云台所纪,史官所采,依次列入罢了。

尚有伏波将军马援,也是个中兴功臣,光武帝误听梁松,把他薄待,难道明帝也将他失记么?说来又有原因,还请看官听着:马援元配贾氏,早殁无子,继娶蔺氏,生有四子三女,少子客卿,幼即岐嶷,六岁能应接诸公,专对宾客,援甚加锺一爱一,因名为客卿。

自援家遭谗失势,客卿亦哭父病亡,蔺夫人不胜悲悼,尝患怔忡,外事由援子廖防等主持,内事由援女料理。

少女年仅十岁,才逾二姊,独能整办家事,驾驭僮仆,且勤且俭,事若成一人;惟因生一性一好劳,常患疾苦。

蔺夫人令卜人占验,卜人说道:“此女虽有小恙,将来必当大贵,卜兆实美不胜言。”

旋又召相士审视诸女,相士又言少女极贵,他日当为国母,不过子嗣稍艰,若养他人子为子,比亲生还要加胜哩!蔺夫人虽然心喜,但因遭际多艰,也未敢信为真言。

援兄子严,见叔父被谗,祸由梁松窦固,不胜悲愤,本来与窦家结婚,为此将她离绝。

且闻从妹生有贵相,特为求进掖庭,是时光武帝尚未崩逝,严即上书吁请道:

臣叔父援辜恩不报,而妻子特获恩全,戴仰陛下,为天为父。

人情既得不死,便欲求福。

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,援有三女,大者十五,次者十四,小者十三,仪状发肤,上中以上;皆孝顺小心,婉静有礼,愿下相工,简其可否?如有万一,援不朽于黄泉矣。

又援姑姊妹,并为成帝婕妤,葬于延陵,臣严幸得蒙恩更生,冀因缘先姑,当充后宫。

谨冒死以闻。

这书呈入,总算蒙旨恩准,派遣宫监,至援家选女,仔细端详,第三女最为韶秀,乃将她选入东宫。

女年尚只十三,却能奉承一陰一后,旁接同列,礼仪修备,人无间言。

后来年渐长成,越加颀晰,又生成一头美发,光润细长,常笼发四起,梳成大髻,尚觉有余,再将发梢绕髻三匝,方无余发。

眉不施黛,惟左眉角稍有小缺,略加点染。

身长七尺二寸,亭亭玉立,袅袅花姿,又能不妒不悍,上下咸安。

看官试想如此淑媛,能不令人怜一爱一么?明帝未即位时,已是一宠一爱一异常,至嗣承大统,便册为贵人。

永平二年,竟立贵人马氏为后。

可巧云台绘象,与立后同时,东平王苍至云台观图,独不见有马援遗容,便转问明帝道:“何故不画伏波将军遗像?”

明帝但微笑不答。

揣明帝的用意,无非因援为后父,不便列入,省得他人滋议,其实是举不避亲,何妨列入?明帝意欲示公,反觉得不免怀私呢!小子有诗咏道:

薏苡冤深已掩忠,云台又复未铭功;

伏波若有遗灵在,地下应悲主不公。

马援不列云台,马后却传名千古,欲知马后懿行,待至下回续叙。

储君被废,往往不得其死,独东海王强,随遇而安,乃得令终。

强固贤者,明帝亦未尝非贤,观其不信蜚言,亲一爱一如故;及闻强病殁,奉母后至津门亭,哭泣尽哀,宁非情义兼至者耶?然强年方逾壮,即致病殁,亦何莫非由几经忧虑,乃促天年,追溯厉阶,吾犹不能无咎于光武也!惟明帝嗣位以后,功臣多已凋谢,邓禹马武,岿然仅存,一则进为太傅,半载即终;一则出平叛羌,未几亦殁。

明帝追念功臣,绘象云台,共得三十二人,垂为纪念,此亦未始非扬激之方。

但以马伏波之关系后戚,特为避贤,未免为一偏之见,彰善瘅恶,当示大公,若必以亲疏别之,则陋矣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后汉演义》史书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却说明帝继承大统,即日正位,年已三十,命太尉赵熹主持丧事《后汉演义》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