怨在不舍小过,患在不预定谋《素书》安礼章第六

素书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素书

素书 - 安礼章第六

素书

安礼章第六

怨在不舍小过,患在不预定谋。

福在积善,祸在积恶。

饥在贱农,寒在堕织。

安在得人,危在失事。

富在迎来,贫在弃时。

上无常操,下多疑心。

轻上生罪,侮下无亲。

近臣不重,远臣轻之。

自疑不信人,自信不疑人。

枉士无正友,曲上无直下。

危国无贤人,乱政无善人。

爱人深者求贤急,乐得贤者养人厚。

国将霸者士皆归,邦将亡者贤先避。

地薄者大物不产,水浅者大鱼不游,树秃者大禽不栖,林疏者大兽不居。

山峭者崩,泽满者溢。

弃玉取石者盲,羊质虎皮者柔。

衣不举领者倒,走不视地者颠。

柱弱者屋坏,辅弱者国倾。

足寒伤心,人怨伤国。

山将崩者下先隳,国将衰者人先弊。

根枯枝朽,人困国残。

与覆车同轨者倾,与亡国同事者灭。

见已生者慎将生,恶其迹者须避之。

畏危者安,畏亡者存。

夫人之所行,有道则吉,无道则凶。

吉者,百福所归;凶者,百祸所攻。

非其神圣,自然所钟。

务善策者无恶事,无远虑者有近忧。

同志相得,同仁相忧,同恶相党,同爱相求,同美相妒,同智相谋,同贵相害,同利相忌,同声相应,同气相感,同类相依,同义相亲,同难相济,同道相成,同艺相规,同巧相胜:此乃数之所得,不可与理违。

释己而教人者逆,正己而化人者顺。

逆者难从,顺者易行,难从则乱,易行则理。

如此理身、理家、理国,可也!

【文话文释义】

怨恨源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;祸患源于事前未作周密的谋划;幸福源于积善;灾祸源于积恶。

饥馑源于轻视农业;挨冻源于忽视织造。

社会稳定在于得到有用的人才,社会失衡在于失去贤人辅政。

富裕在于能招来远客,贫穷在于荒废农时。

领导者反覆无常,部属必多猜疑。

对领导者轻视怠慢必定获罪;对下属欺凌傲慢,必定失去亲附。

不尊重君侧之臣,关系疏远之臣就轻视这些君侧之臣。

常怀猜疑之心必定不会信任别人;坦诚待人就不会猜疑别人。

邪恶之士从无正直的朋友;奸邪的上司从无公正的部下。

走向灭亡的国家必定缺少贤人辅佐,混乱的政治必定不用能人当政。

成大事者求贤若渴,敬重贤才的人待人丰厚。

国家走向称霸,人才必定集聚归附;国家即灭亡,贤者就会先行逃离。

瘠土不产大物,浅水不容大鱼,秃树不栖大禽,疏林不居大兽。

山体过于陡峭容易崩塌;沼泽之水过满则会漫溢。

弃玉抱石者如同盲人,羊质虎皮者外强中干。

拿衣服不提领子势必将衣服拿倒,走路不看地面一定会跌倒。

梁柱软弱,房屋会倒塌;辅政者无能,国家会倾覆。

脚下受寒,心肺受损;人心怨恨,国之根本动摇。

大山将要崩塌,基础必先毁坏;国家将要衰亡,人心必先涣散。

树根干枯,枝条就会腐朽;人民困窘,国家必将残破。

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也会跟着倾覆;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,也会走向灭亡。

见到已发生的事情,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,一旦发现苗头就应立即回避。

担忧危险的人,常能得安全;害怕灭亡的人,反而能生存。

人的所作所为,符合自然之道则吉,不符合自然之道则凶。

吉祥的人,各种各样的好事都集中到他那里;不吉祥的人,各种各样的恶运都向他袭来。

这不关神鬼之事,而是符合自然之道而已。

善于谋划的人不会遇到困顿之事;没有为长远谋划的人必定有眼前之忧。

志向相同必然人以类聚,同怀仁慈之心必然共同忧国忧民,奸恶之人必定结党营私,爱好相同必定渴望结交,审美眼光相当必定相互嫉妒,智慧相当的人必定相聚谋划,权势相当的人必定相互倾轧,利益相同必定互相猜忌,思想相近必定相互响应,气质相近的人必定相互欣赏,同一类型的人必定相互依靠,行为准则相同的人必定互相亲近,磨难相同必定使人亲近,觉悟相近必定互相裨益,能力相近必定相互约束,技巧相近必定互相竞争:这是由理数所定,不可与自然之道相违。

宽以待已严于律人者与自然之道相违,而宽以待人严于律已者就顺应了自然之道。

与自然之道相违,将遇阻力;顺应自然之道则畅行无阻。

遇到阻力易生乱象,畅行无阻则顺应天理。

按照上述原理,无论是修身、齐家、治国就有了判断标准了。

【暮初评注】

本章又是一个对于行为规范的注释延续,只不过换了一个层次。

是从“礼”的角度来阐发。

最终又回归到“道”,从而对于“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”的作用作了一个全面的小结,揭示了一些人性中特点,从而帮助统治者更好地把握“人心”和“道心”,把天下的枢纽关节牢牢地握在手心之中。

不为人知的是,《素书》是另一个侧面阐发了尧、舜、禹心口相传的 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”十六字治国真言(《书经·大禹谟》)(详见《正解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》),告诫统治者必须以天道、地道、人道修身正心和治理天下大事,敬天畏地,防微杜渐。

由于《素书》相当于一本治国实用手册,背后所隐含的道理不为人知,才使得世人对其轻视。

暮初在通读几遍《素书》后才觉得该书确实神龙见首不见尾,故不敢轻慢,以粗浅的评注方式抛砖引玉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素书》古代兵书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怨在不舍小过,患在不预定谋《素书》安礼章第六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