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弘景字通明,丹一陽一秣陵人。祖父《南史白话文》陶弘景传

南史白话文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南史白话文

南史白话文 - 陶弘景传

南史白话文

陶弘景传

陶弘景字通明,丹一陽一秣陵人。

祖父陶隆,作王府参军。

父亲陶贞,作孝昌县令。

当初,弘景母亲郝氏梦见两个天神手拿香炉来到她的住处,过后便有了身孕。

宋孝建三年(456)即丙申年夏至那天生下弘景。

弘景从小一操一行异于常人,四五岁时,就经常用荻干作笔,在灰上划着学写字。

到十岁时,得到一本葛洪的《神仙传》,昼夜研读探讨,便产生了养生出世的念头。

他对别人说:“我仰观青云,目睹太一陽一,不觉得相距很远。”

父亲被妾害死,弘景于是终身不娶。

长大以后,身长七尺七寸,神态仪容明朗秀拔,眉目疏朗,身材颀长,广额耸耳,两个耳朵孔里各露出两寸来长的一毛一,右膝有几十颗黑痣成北斗七星状排列。

读书万余卷,只要有一点弄不懂,就深以为耻。

善于琴棋,工于草书。

不到二十岁时,齐高帝为相,招引他去作诸王侍读。

任他为奉朝请。

他虽身在官府,却闭门不与外人交往,一心只披阅诸王文章。

朝廷礼仪以及涉及前朝的旧事,多要来听取他的意见。

家贫,求作县令未遂,齐永明十年(492),脱一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,上表辞职。

朝廷下诏批准,赐予束帛,下令让他所在处官府每月供给他五斤伏苓,二升白蜜,以供他做饼子吃。

临行时,公卿们在征虏亭为他饯行,搭设了许多帐篷,车马堵塞道路,大家都说自宋、齐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事。

于是弘景到了句容的句容山住下。

他常说:“这山下面是第八洞宫,叫作金坛华一陽一之天,周围有一百五十里。

以前汉朝有咸一陽一三茅君修炼得道后来掌管这座山,所以又称它为茅山。”

于是在山中建起房舍,自己命名为华一陽一陶隐居,给别人写信,就以“隐居”代替自己姓名。

起初他跟随东一陽一孙游岳学习符图经法,遍游名山,寻找仙药。

身一体轻便灵活,喜欢山水,每次经过溪涧山谷,必定在那里坐卧,吟咏停留,不愿离去。

他对弟子们说:“我看到那些朱门广厦,虽然也知道它里面的华美享乐,但没有进去的念头。

眼望着高山大泽,也知道此处难于安家,却总想到这里来。

我在永明年间求官禄,真得到便麻烦了,如不然,怎能像今天这样呢。

难道只是我有神仙之相,也是机缘造成的啊。”

沈约作东一陽一郡守,钦佩他的志向情一操一,屡次写信邀请他,他都不去。

弘景为人随和通达,谦虚谨慎。

进退裕如,心如明镜,什么事一看便内心了然。

言谈简明无差错,即使有错也能立时悟出。

永元初年,又建了一座三层楼,他住上层,弟子在中间,宾客在下面。

于是与外界隔绝,只有一个家僮可以到他的住处。

他本善于骑射,到晚年都不再干了,只听听吹笙而已。

尤其一爱一听松风,院子里都种了松树,每听到风吹松响,就感觉快乐无比。

有时候独自在泉边石畔漫步,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神仙。

生来喜欢著书,一爱一好奇闻异事,珍惜光一陰一,老而更甚。

尤其一精一于一陰陽一五行、风角星算、山川地理、地方物产、医术药草。

著有《帝代年历》,以推算得知原记汉代熹平三年丁丑日冬至,加时在中午,而实际上应为乙亥日冬至,加时在半夜,一共误差了三十八刻。

那么汉历比实际晚了两天十二刻。

又指出以前历代都把他们的先妣母后配祭地神,认为按人神对应的情理应该如此,多少有学问的大儒,全都没看出这里的错处。

又曾造出浑天象,三尺来高,地在中央,天转而地不动,用机关转动它,便全与天象相合。

他说:“这些东西是修道必须的,不光是史官才用它。”

他深慕张良的为人,说是“古贤无比”。

齐末有歌谣说“水丑木”,应一个“梁”字。

等梁武帝兵到新林,弘景派弟子戴猛之抄近道上表以示敬意。

他听说朝内议论萧衍代齐的消息后,就引据图谶来推演,结果处处都出现“梁”字,他命弟子把此结果去进献给萧衍。

萧衍本来早就和他有交往,等即帝位后,对他更是恩遇,不断地书信问候,去探望他的达官显贵络绎不绝。

弘景得了神符秘诀,以为可以炼成神丹,却苦于没有药物。

武帝便供给他黄金、朱砂、曾青、雄黄等。

后来他配炼出来飞丹,色如霜雪,吃了以后身一体轻捷。

等武帝吃了飞丹产生效用后,就更加敬重他。

每次收到他的信,都要焚香虔诚拜读。

武帝让他制定年历,他在己巳年的地方加了红点,那就是后来武帝去世的太清三年(549)。

武帝亲笔下诏叫他入朝,赏赐给鹿皮头巾。

后来屡次以礼聘请,他都不肯出山,只是画了两头牛,一条牛在水草间悠然自在,一条牛带着金笼头,被一个人牵着缰绳,用棍子驱赶。

武帝见画笑道:“这个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,想学在泥中拖着尾巴自一由自一由在的乌龟,怎么能办得到。”

国家每有吉凶征伐一类大事,无不派人前去他那里咨询。

一月当中常有几次书信来往,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。

皇帝太子以及诸王公显要不断有人去拜访他,赠送东西也从未间断。

弘景大多都不接受,即使留下他都作了功德善事。

天监四年(505),弘景移居到积金东涧。

他善于辟谷导引的法术,自从隐居四十来年,年过八十而看起来像壮年人。

仙书上说:“眼方的人有千年之寿。”

弘景晚年一只眼有时候呈方形。

曾梦见佛授予他菩提记,封他为胜力菩萨。

于是他到贸阝县阿育王塔下发下誓言,受佛门五大戒。

后来简文帝萧纲任南徐州刺史,钦敬他的风范素养,把他召到后堂,自己布衣葛巾来见弘景,和他谈论了好几天,弘景才离去,简文帝很是敬重他。

天监年间,弘景向武帝献丹。

中大通初年,又献上两把刀,一把名“善胜”,一把叫“威胜”,都是宝物。

弘景还没患病,就知道自己要死了,便预先算出死期,写下《告逝诗》。

大同二年(536)去世,终年八十一岁。

死后脸色不变,关节伸屈如常,香气数日不散,遍山弥漫。

遗嘱说:“死后不需沐浴,不需放在一床一上,只用两层席子铺在地上,身下铺平时穿的旧衣服,上面盖生衤戒裙到手臂,穿袜子,戴头巾,穿袈裟。

左肘悬钅录铃,右肘悬药铃,在左腋下佩符络。

绕腰穿环在前面打结,在发髻上插一张符。

用大袈裟盖着被子从头裹到脚。

随葬器一具有车马模型。

和尚道士都在门内,和尚居左,道士居右。

百日之内夜里点长明灯,白天香火不断。”

弟子遵照他的遗嘱执行。

皇帝下诏赠他为太中大夫,谥为“贞白先生”。

弘景善解一陰陽一术数,预知梁朝将亡,事先写了一首诗说:“夷甫任放诞,平叔坐论空,岂悟昭一陽一殿,遂作单于宫。”

诗秘藏在一个箱子里,死了以后,弟子们慢慢地才找出来。

大同末年,士大夫们竞相空谈玄理,不习武事,结果侯景篡弑,果然在昭一陽一殿内。

当初,弘景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没有尾,独自升上天空,弘景果然不娶妻没有儿子。

堂兄把儿子松乔过继给他。

他所撰写的书有《学苑》一百卷,《孝经集注》、《论语集注》、《帝代年历》、《本草集注》、《效验方》、《肘后百一方》、《古今州郡记》、《图象集要》及《玉匮记》、《七曜新旧术疏》、《占候》、《合丹法式》,都秘而不传,另外开始撰写还未完稿的又有十部,只有弟子们得到了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南史白话文》史书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陶弘景字通明,丹一陽一秣陵人。祖父《南史白话文》陶弘景传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