帘卷水西楼,一曲新腔唱打油。宿雨眠云年少梦,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二卷《鳅儿双镜重圆

警世通言查询

请输入关键字:

例如:警世通言

警世通言 - 第十二卷《鳅儿双镜重圆

警世通言

第十二卷《鳅儿双镜重圆

帘卷水西楼,一曲新腔唱打油。

宿雨眠云年少梦,休沤,且尽生前酒一匝。

明日叉登舟,却指今宵是旧游。

同是他乡沦落容,休愁!月子弯弯照几州?

这首词未句乃借用吴歌成语,吴歌云。

月子弯弯照几州?几家欢乐几家愁。

凡家夫妇同罗帐,几家飘散在他州。

此歌山自南宋建炎年间,述民间离乱之苦。

只为宣和失政,好佞专权,延至靖康,金虏凌城,掳了徽钦二帝北去。

康王泥马渡一江一 ,弃了汴京,偏安一隅,改元建炎。

其时东京一路百姓惧怕鞑虏,都跟随车驾南渡。

又被虏骑追赶,兵火之际,东逃西躲,不知拆散厂几多骨肉!往往父子夫妻终身不复柏见,其中又有凡个散而复合的,民间把作新闻传说。

正是:

剑气分还合,荷珠碎复圆。

万般皆是命,半点尽由天!

话说陈州存一人姓徐名信,自小学得一身好武艺,娶妻崔氏,颇有客色。

家适丰裕,夫妻二人正好过活。

却被金兵入寇,二帝北迁,徐信共崔氏商议,此地安身不牢,收拾细软家财,打做两个包一皮裹,夫妻各背了一个,随着众百姓晓夜奔走,行至虞城,只听得背后喊声振天,只道瓤虏追来,却原来是南朝示败的溃兵。

只因武备久驰,军无纪律。

教他杀贼,一个个胆寒心骇,不战自走。

及至遇着平民,抢掳财帛于女,一般会场威耀武。

徐信虽然有三分本事,那溃兵如山而至,寡不敌人,舍命奔走。

但闻四野号哭之一声 ,回头不见了崔氏。

乱军中无处寻觅,只得前行。

行了数日,呗了口气,没奈何,只索罢了。

行到账陽,肚中饥渴,上一个村店,买些酒忻:原来离乱之时,店中也不比往昔,没有酒卖了。

就是饭,也不过是粗衍之物,又怕众人抢夺,一交一 了足钱,方才取出来与你充饥。

徐信正在数钱,猛听得有妇女悲泣之一声 ,事不关心,关心者乱,徐信区不数钱,急走出店来看,果见一妇人,单衣蓬首,露坐十地上:虽个是自己的老婆,年貌也相仿佛。

徐信动了个侧隐之心、以己度人,道:这妇人想也是遭难的。

不免上前间其来历。

妇人诉道:“一奴一家乃郑州上氏,小字进一奴一,随夫避兵,不意中途奔散,一奴一孤身被乱军所掠。

行了两日玻,到十此地。

两脚俱肿,寸步难移。

贼徒剥取衣服,弃一奴一于此。

衣单食缺,举目无亲,欲寻死路,故此悲泣耳。”

徐信道:“我也在乱军中不见了妻子,正是同病相怜了。

身边幸有盘缠,娘子不若权时在这店里住几日,将息贤体,等在下探问荆妻消耗,就便访取尊人,不知娘子意下如何?”

妇人收泪而谢道:“如此甚好。

徐信解斤包一皮裹,将几件衣服与妇人穿了,同他在店中吃了些饭食,借半间房子,做一块儿安顿。

徐信殷殷勤勤,每日送茶送饭。

妇人感其美意,料道寻夫访妻,也是难事。

今日一岱一寡。

亦是天缘,热肉相凑,不客人不成就了。

又过数日,妇人脚不痛了。

徐信和他做了一对夫妻,上路直到建康。

正值高宗天子南渡即位,改元建炎,出榜招军,徐信去充了个军校,就于建康城中居住。

日月如流,不觉是建炎三年。

一日徐信同妻城外访亲回来,天色已晚,妇人口渴,徐信引到一个茶肆中吃茶,那肆中先有一个汉子坐下,见妇人入来,便立在一边偷看那妇人,目不转睛。

妇人低眉下限,那个在意,徐信甚以为怪。

少顷,吃了茶,还了茶钱出门,那汉又远远相随。

比及到家,那汉还站在门首,依依下去。

徐信心头火起,问道。

“什么人?如何窥觑人家的妇女!”那汉拱手谢罪道:“尊兄休怒!某有一言奉询。

徐信忿气尚未息,答应道:“有什么话就讲罢!”那汉道:“尊兄倘下见责,权借一步,某有实情告诉。

若还嗔怪,某不敢言。”

徐信果然相随,到一个僻静巷里。

那汉临欲开口,又似有难言之状。

徐信道:“我徐信也是个慷慨丈夫,有话不妨尽言。”

那汉方才敢问道:“适才妇人是谁?徐信道:“是荆妻。”

那汉道:“娶过几年了?徐信道:“三年矣。”

那汉道:“可是郑州人,姓王小字进一奴一么?”

徐信大惊道:“足下何以知之?”

那汉道:“此妇乃吾之妻也。

因兵火失散,不意落于君手。

徐信闻言,甚蹰躇不安,将自己虞城失散,到睢陽村店遇见此妇始未,细细述了:“当时实是怜他孤身无倚,初不晓得是尊间,如之奈何厂那汉道:“足下休疑,我已别娶浑家,旧日伉俪之盟,不必再题。

但仓忙拆开,未及一言分别,倘得暂会一面,叙述悲苦,兀亦无恨,”徐信亦觉心中凄惨,说道:“大丈夫腹心棚照,何处不可通情,叨日在舍下相候。

足下既然别娶,可携新间同未,做个亲戚,庶于邻里耳目不碍。”

那汉欢喜拜谢。

临别,徐信间其姓名,那汉道:“吾乃郑州列俊卿是也。”

是夜,徐信亢对工进一奴一述其缘由。

进一奴一思想前夫恩义,暗暗偷泪,一夜 不曾合眼。

到天明,盥漱方毕,列俊卿夫妇二人到了,徐信出门相迎,见了俊卿之妻,彼此惊骇,各行付哭。

原来俊卿之妻,却是徐信的浑家崔氏。

自虞城夫散,寻丈夫下着,却随个老抠同至建康,解下随身答洱,赁房居住。

二个月后,丈大并无消息。

老妪说他终身不了,与他为媒,嫁与列俊卿。

谁知今日一双两对,恰恰相逢,真个天缘凑巧,彼此各认旧日夫妻,相抱而哭。

当下徐信遂与列俊卿八拜为一交一 ,置酒相待。

至晚,将妻子兑转,各还其旧。

从此通家往来不绝,有诗为证:

夫换一妻 兮妻换夫,这场一交一 易好糊涂。

相逢总是天公巧,一笑灯前认故吾。

此段后题做“一交一 互姻缘”,乃建炎三年建康城中故事。

同时又有一:事,叫做“双镜重圆。”

说来虽没有十分奇巧,论起大义妇节,有关风化,到还胜似几倍。

正是:话须通俗方传远,语必关风始动人。

话说南十建炎四年,关西一位官长,姓吕名忠诩,职授福州监税。

此时七闽之地,尚然全盛。

忠诩带领家眷赴任,一来福州凭山负海,东南都会,宫庶之邦,二来中原多事,可以避难。

于本年起程,到次年春间,打从建州经过。

《舆地志》说:”建州碧水丹山,为东闽之胜地。

今日合着了古语两句/洛陽三月花如锦,偏我来时不遇春。”

自古“兵荒”二字相连,全虏渡河,两浙都被他残破。

闽地不遭兵火,也就遇个荒年,此乃大数。

话中单说建州饥荒,斗米千钱,民下聊生。

却为国家正值用兵之际,粮恼要紧,官府只顾催征k供,顾不得民穷财尽,常言“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”,百姓既没有钱粮一交一 纳,又彼官府鞭答一逼一十勒,禁受个过;二二两两,逃入山间,相聚为盗。

“蛇无头而下行”,就有个草头天了出来,此人姓范名汝为,仗义执言,救民水人。

群盗从之如流,啸聚至十余万。

无非是风高放火,月黑杀人,无粮同饿,得肉均分。

官兵抵当不住,连败数阵。

范汝为遂据厂建州城。

自称元帅,分兵四出抄掠,范氏门中子弟,都受伪号,做领兵官将。

汝为族中有个侄儿名唤范希周,年二十三岁,自小一习一 得件本事,能识水件,伏得在水底三四昼夜,因此起个异名唤做范鳅儿。

原是读书君子,功名未就,被范汝为所一逼一十,凡族人不肯从他为乱合,先将斩首示众。

希周贪厂性命,不得已而从之“虽在贼中,专以方便救人为务,不做劫掠勾当。

贼一党一 见他几事畏缩,就他鳅儿的外号,改做“范盲鳅”,是笑他儿用的意思。

再说吕忠诩有个女儿,小名顺哥,年方二八,生得容颜清丽,情性一温一 柔,随着父母福州之任,来到这建州相近,正遇着范贼咬游兵。

劫夺行李财帛,将人口赶得三零四散。

吕忠诩失散了女儿,元处寻觅,嗟叹下一回,只索赴仟去了。

单说顺哥脚小仕愕,行走不动,被贼兵掠进建州城来。

顺哥啼啼哭哭,范希周中途见而怜之。

问其家门,顺哥自叙乃是宦家之女。

希周遂叱开军士,亲解其缚。

留至家中,将好言抚尉,诉以衷情:“我本非反贼,被族人一逼一十迫在此:他日受了朝廷招安,仍做良民,小娘子若不弃卑来,结为眷属,三生有幸。

顺哥本不愿相从,落在其中,出于无奈,只得许允,次日希周禀知贼首范汝为,汝为亦甚喜。

希周送顺哥于公馆,摊占纳聘。

希周有祖传定镜,乃是两镜合扇的。

清光照彻,可开可合,内铸成鸳鸯二字,名为“鸳鸯宝镜”,用为聘礼。

遍请范氏宗族,花烛成婚。

一个是衣冠旧裔,一个是阀阅名妹。

一个儒雅丰仪,一个一温一 柔忡格:一个纵居贼一党一 ,风云之气未衰;一个虽作囚俘,金玉之姿不改。

绿林此日称佳客,红粉今宵配吉人。

自此夫妻和顺,相敬如宾。

自古道:”瓦罐不离井上破”。

范汝为造下迷大人罪,不过乘朝迁有事,兵力不及。

岂期名将张浚、岳飞、张俊、张荣、吴玖、吴磷等,屡败金人,国家粗定。

高宗卜鼎临安,改元绍兴。

是年冬,高宗命韩靳土讳世忠的,统领大军十灯前来讨捕,范汝为岂是韩公敌手,只得闭城自守。

韩公筑长围以困之。

原来韩公与吕忠诩先在东京有旧,今番韩公统兵征剿反贼,知吕公在福州为监税官,必知闽中人情上俗。

其时将帅专征的都带有空头敕,遇有地方人才,听凭填敕委用,韩公遂用吕忠用力军中都提辖,同驻建州城下,指麾攻围之事。

城中日夜号哭,范汝为几遍要夺门而出,都被官军杀回,势甚危急。

顺哥向丈夫说道:“妾闻‘忠臣下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’。

妾被贼军所掠,自誓必死。

蒙君救拔,遂为君家之妇,此身乃君之身矣。

大军临城,其势必破。

城既破,则君乃贼人之亲一党一 ,必不能免。

妾愿先君而死,不忍见君之就戮也。”

引床 头利剑便欲自刎。

希周慌忙抱住,夺去其刀,安慰道:“我陷在贼中,原非本意,今无计自明,五石俱焚,已付之于命了。

你是宦家儿女,掳劫在此,与你何于?韩元帅部下将士,都是北人,你也是北人,言语相合,岂元乡曲之情?或有亲旧相逢,宛转闻知于令尊,骨肉一团一 圆,尚不绝望。

人命至重,岂可无益而就死地乎?”

顺哥道:“若果有再生之日,妾誓不再嫁。

便恐被军校所掳,妾宁死于刀下,决无失节之理。

希周道:“承娘子志节自许,吾死亦瞑目。

万一为漏网之鱼,苟延残喘,亦誓愿终身下娶,以答娘子今日之心。”

顺哥道:‘鸳鸯宝镜’,乃是君家行聘之物,妾与君共分一面,牢藏在身。

他臼此镜重圆,夫妻再合。

说罢相对而位。

这是绍兴元年冬十二月内的说话。

到绍兴二年春正月,韩公将建州城攻破,范汝为情急,放火自一焚而死。

韩公竖黄旗招安余一党一 ,只有范氏一门不赦。

范氏宗族一半死于乱军之中,一半被大军擒获,献俘临安。

顺哥见势头不好,料道希周必死,慌忙奔入一间荒屋中,解下罗帕自缢。

正是:宁为短命全贞鬼,不作偷生失节人,也是陽寿未终,恰好都提辖吕忠妞领兵过去,见破屋中有人自缢,急唤军校懈下。

近前观之,正是女儿顺哥。

那顺哥死去重苏,半响方能言语,父子重逢,且悲且喜。

顺哥将贼兵掳劫,及范希周救取成亲之事,述了一遍。

吕提辖嘿然无语。

却说韩元帅平了建州,安民·已定,同吕提辖回临安面君奏凯。

天子论功升赏,自不必说。

一日,吕公与夫人商议,女儿青年无偶,终是下了之事,两口双双的来劝女儿改嫁。

顺哥述与丈夫一交一 誓之言,坚意不肯。

吕公骂道:“好人家儿女,嫁了反贼/对无奈。

天幸死了,出脱了你,你还想他怎么广顺哥含泪而告道:“范家郎君,本是读书君子,为族人所一逼一十,实非得已。

他虽在贼中,每行方便,不做伤天理的事。

倘若天公有眼,此人必脱虎口。

大海浮萍,或有相逢之日.孩儿如今情愿奉道在家,侍养二亲,便终身守寡,死而下怨。

若必欲孩儿改嫁,不如容孩儿自尽,不尖为完节之妇。”

吕公见他说出一班道理,也下去一逼一十他了。

光陰似箭,不觉已是绍兴十二年,吕公累官至都统制,领兵在封州镇守。

一日,广州守将差指使贺承信棒了公碟,到封州将领司投递。

吕公延于厅上,问其地方之事,叙活良久方去。

顺哥在后堂帘中窃窥,等吕公人衙,间道:“适才责公碟来的何人/吕公道:“广州指使贺承信也。”

顺哥道:“奇怪!看他言语行步,好似建州范家郎君。”

吕公大笑道:“建州城破,凡姓范的都下赦,只有在死,那有在活?广州差官自姓贺,又是朝廷命官,并无分毫干惹,这也是你妄想了,侍妾闻知,岂下可笑广顺哥被父亲抢白了一场,满面羞渐,不敢丙说。

正是:只为夫妻情爱重,致令父子语参差。

过了半年,贺承信又有军碟奉差到吕公衙门。

顺哥又从帘下窥视,心中怀疑不已,对父亲说道:“孩儿今已离尘奉道,岂复有儿女之情。

但再三洋审广州姓贺的,酷似范郎。

父亲何不召至后堂,赐以酒食,从容叩之。

范郎小名鳅儿,昔年在围城中情知必败,有‘鸳鸯镜,,各分一面,以为表记,父亲呼其小名,以此镜试之,必得其真情。

吕公应承了。

次日贺承信又进衙领回文,吕公延至后堂,置酒相款。

饮酒中间,吕公问其乡贯出身。

承信言语支吾,似有羞便之色。

扎道:“鳅儿非足下别号乎?老夫已尽知矣,但说无妨也!”承信求吕公屏去左右,即忙下跪,口称“死罪”。

吕公用手搀扶道:“不须如此!”承信方敢吐胆倾心告诉道:“小将建州人,实姓范,建炎四年,宗人范汝为煽诱饥民,据城为叛,小将陷于贼中,实非得已。

后因大军来讨,攻破城他,贼之宗族,尽皆诛戮。

小将因平昔好行方便,有入救护,遂改姓名为贺承信,出就招安。

绍兴五年拨在岳少保部下,随征洞庭剜贼杨么。

岳家军都是西北人,不一习一 水战。

小将南人,幼通水性,能伏水三昼夜,所以有‘范鳅儿,之号。

岳少保亲选小将为前锋,每战当先,遂平么贼。

岳少保荐小将之功,得受军职,累任至广州指使,大年来未曾泄之他人。

令既承钧间,不敢隐讳。

吕公又问道,“令孺人何姓,是结发还是再娶?承信道:“在贼中时曾获一宦家女,纳之为妻。

逾年城破,夫妻各分散逃走。

曾相约,苟存性命,大不可娶,妇不再嫁。

小将后来到信州,义寻得老母。

至今母于相依,止畜一粗婢炊翼,未曾娶妻。

吕公义问道:“足下与先孺人相约时,有何为记什承信道:“有‘鸳鸯宝镜’,合之为一,分之为二,夫妇各留一面。

吕公道:此镜尚在否?承信道:”此镜朝夕随身,不忍少离。

吕公道:“可借一观。”

承信揭开衣抉,在锦裹肚系带上,解下个绣囊,囊中藏着宝镜。

吕公取臂.遂于袖中亦取一镜合之,俨如生成。

承信见:镜符合,不觉悲泣尖声。

吕公感其一精一义,亦不觉泪下,道:“足下所娶、即吾女也。

吾女见在衙中。”

遂引承信至中堂,与女儿相见,各各大哭。

吕公解劝了,风仆庆贺筵席。

是夜即留承信于衙门歇宿。

过了数日,吕公将回文打发女婿起身,即令女儿相随,到广州任所同一居 。

后一年承信任满,将赴临安,又领妻顺哥同过封州,拜别吕公。

吕公备下干金妆查,差官护送承信到临安。

自谅前事年远,无人推剥,不可使范氏无后,乃打通状到礼部,复姓不复乞,改名不改姓,叫做范承信。

后累官至两淮目守,夫妻偕老。

其鸳鸯二镜,子孙世传为至宝云。

后人评论范鳅儿在逆一党一 中涅而下淄,好行方便,救了许多人性命,今日死里逃生,夫妻再合,乃陰德积善之报也。

有诗为证:

十年分散天边乌,一旦日圆镜里鸳。

莫道谆萍偶然丰,总由陰德感皇天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《警世通言》三言二拍合集
起名测名
黄历查询
诗词歌赋
实用查询
免费测试
猜你喜欢
网名大全

帘卷水西楼,一曲新腔唱打油。宿雨眠云年少梦,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二卷《鳅儿双镜重圆

© 2007-2022 喜蜜滋

手机版】 【电脑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