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武】 繁体:武 拼音:wǔ 五行:水 笔划:8 姓名学解释:吉凶分明,吉則成功隆昌,凶則病弱短壽,刑偶傷子,多災難。 (吉)
【训】 繁体:訓 拼音:xùn 五行:水 笔划:10 姓名学解释:一生清雅平凡,晚婚大吉,双妻之格,多灾难,怀才不遇。 (吉)
【讨】 繁体:討 拼音:tǎo 五行:火 笔划:10 姓名学解释:口快性刚,出外吉祥,中年劳或潦倒,晚年吉祥。 (凶)
武字 起名用字参考
武:武字的本义是抬脚印以及半步高的距离,后来也指勇猛、刚健、威武有力,以及与“文”相对的、与武力或军事有关的东西。作人名用时,主要是采用它的勇武、刚健之义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367820次)
武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8352,第12卷下,戈部第23字 [康熙字典]:页575第09
武字的解释
武
(會意。從止,從戈。據甲骨文,人持戈行進,表示要動武。本義:勇猛;猛烈) 同本義 [valiant]
楚莊王曰,夫文止戈為武。又曰,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。--《左氏春秋·宣公十二年》
武大為於大君。--《易·履》
孔武有力。--《詩·鄭風·羔裘》
誠既勇兮又以武。--《楚辭·九歌·國殤》
又如:英武(英俊威武);威武(武力;權勢;力量強大);武色(兇猛的神色);武車(威猛的兵車);武健(勇武剛健);武斷鄉曲(以威勢主斷曲直)
武
指干戈軍旅之事 [military]
德不厚而行武。--《韓非子·五蠹》
用武之國。--《三國誌
武wǔ
⒈關於軍事或技擊的,跟"文"相對:~將。~裝。~器。~藝。~術。
⒉搏鬥,毆打:~鬥。動~。
⒊勇猛,勇敢:英~。威~。
⒋半步。〈古〉以六尺為步,半步為武:不過步~尺寸之間。
⒌[武斷]憑主觀臆想強橫作出判斷:他太~斷。
训字 起名用字参考
训:意为准则、教导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32510次)
训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1188第18
训字的解释
训
(形声。从言,川声。本义:教育,教导)
同本义 [instruct;teach;lecture]
训,说教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大训。――《书·顾命》
告之训典。――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
是为明训。――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教也。”
务材训农,通商惠工。――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
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,素不闻诗书之训。――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训俭示康。――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训蒙(在私塾教授小学生);训蒙教授(教幼童的私塾先生);训人(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);训章(训示规范)
解说,注释。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[explain]
但世人未之深亮训
训xùn
⒈教导,教诲:~导。~练。吸取教~。
⒉法则,规范,准则:遗~。不足为~。
⒊申斥:~人。~诫。
⒋词义解释:~释。~诂。
讨字 起名用字参考
讨: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160次)
讨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1188第18
讨字的解释
讨〈动〉
(会意。从言,从寸。言,言论。寸,法度。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。本义:声讨)
同本义 [denounce;condemn]
讨,治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讨,诛也。――《玉篇》
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。――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楚人讨陈叛。――《左传·襄公五年》
讨伐;诛戮 [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;kill]
郑伯为王左卿士,以王命讨之。――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
托臣以讨贼。――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讨贼督师。――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·序》
又如:征讨(出兵讨伐);讨掩(讨伐掩捕。掩捕,乘人不备而捕捉);讨贰(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);讨贼(
讨tǎo
⒈征伐,发动攻击:~伐。征~。声~。
⒉查究,整治:检~。~军纪。
⒊探求,研究:探~。研~。
⒋索取:~债。~价还价。
⒌求,请求,乞求:~饶。~教。~饭。
⒍招惹,引起:~人厌恶。自~苦吃。~人喜欢。
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武训讨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2025年姓名测试武训讨算命,武训讨名字测试,测名字武训讨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武训讨的含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