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巴】 繁体:巴 拼音:bā 五行:水 笔划:4 姓名学解释:幼年多災,中年勞苦,晚年隆昌,欠子之字,一生平凡。 (吉)
【尘】 繁体:塵 拼音:chén 五行:火 笔划:14 姓名学解释:精明公正,义利分明,中年吉祥,晚年隆昌,环境良好。 (吉)
【冰】 繁体:冰 拼音:bīng 五行:水 笔划:6 姓名学解释:憂心勞神,事勞無功,中年有災,晚年吉祥。 (吉)
巴字 起名用字参考
巴:本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。寓指盼望、期望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1740次)
巴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9702,第14卷下,巴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327第01
巴字的解释
巴
(象形。小篆象蛇形。本義:大蛇)
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蛇 [big snake]
巴,巴蟲也,或曰食象蛇。--《說文》
巴蛇食象,三歲而出其骨。--《山海經·海內南經》。註:「說者雲,長千尋。」
朱卷之國,有黑蛇青象,食象。--《山海經·海內經》。註:「即巴蛇也。」
因加熱、乾燥或粘結而成的東西 [crust]。如:鹽巴;泥巴;鍋巴
古族名;古代國名,轄境在今四川省東部 [Ba]
西南有巴國。--《山海經·海內經》。註:「今三巴是。」
巴人以比翼鳥。--《周書·王會》
秦西有巴戎。--《荀子·彊國》。註:「巴在西南,戎在西,皆隸屬。」
古
尘字 起名用字参考
尘:本意指尘土,后引申为人间,现实社会,如红尘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7230次)
尘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297第06
尘字的解释
尘
(会意。《说文》从三“鹿”,从“土”,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。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,只保留一个“鹿”。现行简化字“尘”,也是一个从“小”从“土”的会意字。本义:尘土)
同本义 [dust]
湫隘嚣尘。――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。注:“土也。”
尘埃也。――《庄子·逍遥游》
而游于尘垢之外。――《庄子·齐物论》
朱尘筵些。――《楚辞·招魂》
满面尘灰烟火色。――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渭城朝雨浥轻尘。――唐·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又如:浮尘;降尘;灰尘(尘土);一尘不染;尘封(盖满灰尘);尘涓(尘埃与一滴水。比喻细微);尘芥(尘
尘 chén
①尘土,附着在器物上或飞扬的细土:除~器。
②人间;现实社会:红~。
【尘肺】见【矽肺】。
【尘芥】比喻轻微、不足重视的东西。芥:小草。
【尘世】佛教、道教所指的现实社会,与其理想世界相对。
【尘嚣】人多,熙熙攘攘的样子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尘(塵)chén
⒈飞扬的或浮面的灰土:~土。
⒉踪迹,事迹:步人后~。
⒊人间,现时社会:~事。~世(也指佛家、道家等所称的人间,并与他们和迷信者所谓的"天堂"、"仙界"相对)。
⒋[尘囂]声音嘈杂喧闹。
⒌[烟尘]〈喻〉战争。
冰字 起名用字参考
冰:指水冻结而成的固体。作人名多取其高尚、纯洁、没有杂念之意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306590次)
冰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7469,第11卷下,仌部第2字 [康熙字典]:页131第24
冰字的解释
冰
(會意。從冰,從水。金文作「冰」。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後,體積增大,表面上漲(上拱)形。《說文》:「凍也,像水凝之形」。小篆繁化,增加「水」變成。從「冰」從「水」的會意字,於是「冰」就專用作部首。本義:水凍結而成的固體)
同本義 [ice]
冰,水堅也。--《說文》
履霜堅冰至。--《易·坤》
迨冰未泮。--《詩·邶風·匏有苦葉》
冰者,陰之盛而水滯者也。--《漢書·五行志》
冰,水為之。--《荀子·勸學》
冰解而凍釋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公徒釋甲,執冰而踞。--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
又如:冰扳(冰鎮);冰麝(冰片與
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巴尘冰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2025年姓名测试巴尘冰算命,巴尘冰名字测试,测名字巴尘冰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巴尘冰的含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