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山】 繁体:山 拼音:shān 五行:土 笔划:3 姓名学解释:孤獨,父母無緣,少年艱難,中年隆昌,技術大吉,欠子之字。 (吉)
【仡】 繁体:仡 拼音:yì 五行:木 笔划:5 姓名学解释: (凶)
【筋】 繁体:筋 拼音:jīn 五行:木 笔划:12 姓名学解释: (凶)
山字 起名用字参考
山:本义指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。取人名意为安稳如山、有依靠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313160次)
山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5817,第09卷下,山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307第01
山字的解释
山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像山峰並立的形狀。「山」是漢字的一個部首。本義: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部分)
同本義 [mountain]
山,土有石而高。--《說文》
山,土之聚也。--《國語·周語》
山人取之。--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
夏後代山。--《禮記·明堂位》
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萬仞。--《列子·湯問》
如山如阜,如岡如陵。--《詩·小雅·天保》
生於山阜,處於室堂。--《荀子·賦》
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--《書·旅獒》
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--陸游《遊山西村》
又如:山靄(山上的雲氣);山靈(
山shān
⒈地面上高度大、坡度陡的隆起地貌:高~。華~。
⒉像山的:~洪。冰~。~牆(房屋兩頭的牆)。
⒊〈喻〉多,太多:人~人海。
⒋蠶簇:蠶已上~。
仡字 起名用字参考
仡: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贵州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310次)
仡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4976,第08卷上,人部第53字 [康熙字典]:页93第07
仡字的解释
仡佬族 ge
[Gelao nationality]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,主要分佈在貴州
仡 yi
壯勇 [upright]
仡然從乎趙盾而入。--《公羊傳》
又如:仡勇(壯勇,英武);仡然(壯勇的樣子);仡仡(勇壯的樣子)
聳立 [towering]
崇墉仡仡。--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
又如:仡仡(高聳的樣子);仡立(直立不動)
仡gē[仡佬族]我國少數民族之一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仡yi 1.壯勇貌。 2.聳立;矗立。參見"仡仡"﹑"仡立"。 3.見"仡仡"。 4.抬頭。 5.見"仡栗"。 6.通"劼"。參見"仡仡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仡wu 1.見"仡仡"。
筋字 起名用字参考
筋:指肌腱或附着在骨上的韧带,后泛指像筋那样的东西,如钢筋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50次)
筋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2727,第04卷下,筋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882第26
筋字的解释
筋〈名〉
(會意。從肉,從力,從竹。因為竹多筋,故從「竹」。本義:附著在骨上的韌帶)
同本義 [tendon]
筋,肉之力也。--《說文》
諸筋者,皆屬於節。--《素問·五藏生成論》
強者在內而摩其筋。--《考工記·弓人》
勞其筋骨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筋骨之強。--《荀子·勸學》
先折筋骨。--清·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筋骨盡脫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又如:筋皮(筋骨與皮肉);筋廝鎖(身體已肢解,只剩筋絡相連。比喻山河破碎);筋血(精力與血汗);筋條(身體結實強健);筋馬(筋骨強健而不過於肥壯的馬)
肌肉的舊稱 [muscle]。如:
筋(觔)jīn
⒈肌腱或附著在骨上的韌帶:傷及~骨。蹄~。
⒉肉眼可見的皮下靜脈之俗稱:青~。
⒊像筋那樣的東西:鋼~。橡皮~。
⒋[觔斗]又作"跟斗",一種身體上下翻轉的動作。 "觔"又寫作"斤",重量單位。
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山仡筋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2025年姓名测试山仡筋算命,山仡筋名字测试,测名字山仡筋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山仡筋的含义。